两年前,由央视一套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这部纪录片以美食为引子,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文化,让观众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如今,《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已登陆荧屏,与观众见面。
民以食为天,对于爱吃的中国人来说,这部纪录片可谓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但看过《舌尖》我们发现,中国原来存在着这么多不为大众所知悉的美食;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禁感慨,有多少传统文化已经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一些古老的制作工序和习俗已经被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逼退到边缘,还有一些传统手艺随着老辈人的离去失传了。“舌尖”风靡全国,正是因为它让中国人从食物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让人们更好的去传播、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正因为《舌尖》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自身品牌所特有的东方文化精髓不谋而合,《舌尖2》全媒体合作伙伴——四特酒,早在纪录片启动之初,便与《舌尖2》牵手。四特酒,以致力于传承中华传统白酒与饮食文化的企业形象,为全国消费者所熟知,但其独特的酿造工艺也曾在历史的长河中几近消失,却不为人所知。正是因为先辈们对传统工艺与文化的坚守,四特酒独特的天工古法酿造工艺才得以传承,并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感受那些得以保留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珍贵和不易。
古法由天工开物传扬
四特酒的身世可以追溯到距今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古江西因自然条件优渥,农业非常发达。先人们在吴城、筑卫城(今江西省樟树市)等地区取阁皂山九龙泉水和当地优质稻米,酿出了最初的甘醇美酒。几千年来,随着酿酒工艺不断发展传承,至元代时期,樟树地区出现了蒸馏法酿酒,称为“清江土烧”(又称“四特土烧”),现在四特酒的酿造正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
晋唐宋元时期,四特土烧因其绝佳的口感成为历朝宫廷贡酒。在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江西宜春人),通过深入考察多家酿酒作坊,以四特土烧为原型,将这一酿酒工艺载入世界第一部农业和手工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的曲孽篇等章节中。《天工开物》的传播直接影响了后来中国白酒的规模化发展,被后世奉为经典。而书中记载的古法为四特一脉传承,也是今天四特酒酿造工艺之本。
一场浩劫,美酒与奇书香消玉殒
明末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不绝,朝廷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征收“三饷”巨额赋税。人们生活每况愈下,开始了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第二次移民高潮。西迁湖广的先民们在谋求生计时,也重拾起代代相传的酿酒技艺,但因无法拥有宜春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最终不能酿出如宜春酒般的醇香醉人。技艺因无用武之处而逐渐支离破碎。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强烈的“华夷之辩”意识。满清入关后,为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存世的书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其中凡被认为对满清不利的,均被修改或毁灭。《天工开物》因含有“北虏”等对满族不敬的词语,被视为反清书籍,受到了查禁,并在国内失传。时至乾隆年间,以限制消费、节约粮食为目的的禁酒、禁曲政策,让有关于白酒酿造技艺的文字记录和酿酒技艺隐没在历史的烟云中。
奇书海外归来,四特再续血脉
清朝光绪年间,随着国门的渐渐打开与各种新文化思潮的影响,酿酒业等手工业商业慢慢复苏。樟树凭借优越的天然地理环境和老酿酒工人对技法的记忆,酿酒业渐渐繁荣起来,樟树的酒坊在数量、规模、酿酒技术上均取得了突破。
生于同治13年的娄德清,因家境清贫辍学去万成酒店当学徒。娄德清在继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汲众家之长,泛吸取外地名酒特点,酿制的酒销量一枝独秀。为了更好的提升酒水品质,娄德清开始致力于酒曲的研究,经历多次失败始终不肯放弃。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天工开物》等一批汉文化经典得以重新流通。娄德清精心研制“四特土烧”工艺,进一步改进了制米曲、发酵、蒸馏等工艺,创新总结出一套全新的酿酒技艺——“天工九法”,酿造出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优质白酒,深受欢迎。
由于销路好,有的酒店便冒充“娄源隆”名义推销。1930年,为区别其它白酒,“娄源隆”酒店首先在酒缸和酒坛上贴上两个“特”字,稍后又用大鹏商标贴出四个“特”字,以示特优,从此,贴着四个“特”字的酒就表明是特等好酒,“四特酒”从此诞生。
直到今天,四特酒仍然承袭天工古法酿造工艺,以整粒大米为原料,汲取与阁皂山九龙泉同脉地下泉水,精心酿造而成,并以风味独特著称于世。2010年,樟树四特酒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是因为先辈们对传统工艺的传承,这一几近消失的白酒酿造工艺“天工九法”因四特酒而得以传承。今天的四特酒以特香型白酒开创者的姿态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此次携手《舌尖2》,也必将为推动中华白酒与饮食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多的努力。
地址: 江西省樟树市药都北大道11号 联系电话: 400-1117-999
Copyright © 2009-2013 香港六台盒宝典资料大全玄机宝典版权所有 赣公网安备36098202000123 赣ICP备05003994号-1